平昌县:一针一线绣出幸福画卷
(上接1版)
善谋划
“八大工程”撬动大民生
“《方案》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从‘各自为政’向‘集中发力’转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平昌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方案》,平昌县幸福生活八大工程明确30项重点任务,涵盖就业增收、公共服务提质、宜居生活提升、全龄友好营建、优抚优助关爱、生态惠民示范、社情民意连心、平安家园守护等八大领域,既关注就业、教育、医疗等传统民生痛点,又回应托育服务、社区养老等新兴需求。
其中,在全龄友好营建方面,平昌县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保障,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辅导室;在宜居生活提升方面,将加强客流密集点公交线路覆盖,打通快递物流进村“最后一公里”……
在工作中,平昌县坚持对标对表“向上看”,对照市级工作方案及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坚持人民至上“向下看”,将省、市和县本级明确的民生实事相统筹,实施大小相宜的民生项目。补短提能“回头看”,组织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结合行业和辖区实际,实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补短提能项目。
此外,平昌县还创新拓维,坚持长短结合,不仅列出3年行动计划,还收集制订2025年134项具体任务清单,确保措施务实、目标清晰。点面结合,统筹引领示范与全域覆盖,打造一批小而美、精而优的民生示范工程,持续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下深水、出实招。城乡结合,同步推进城区公共服务提质与乡村生活设施配套。
抓落实
党政齐抓共管集中发力
为推动《方案》实施落地,平昌县着力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平昌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协调小组,下设8个专项推进组和5个工作组。探索建立可量化、可感知、可分析的幸福生活评价指标,将任务转化为具体指标,明确落实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建立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和奖补机制,加大对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系列工程的财政投入,确保工作推进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可落地。
平昌县系统梳理八大工程建设类项目,实行项目入库“五个—”管理(一个牵头单位、一实施方案、一名专职联络员、一份进度清单、一本资金台账),报送项目建设进度、项目投资情况等。
“多元投入”强化保障,整合部门职能与资源,从“各自为政”转向“集中发力”,统筹中、省、市、县财政资金、政策资源和社会资金等,设立幸福生活八大工程专项资金,解决资金“碎片化”问题。同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捐赠、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项目建设,以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幸福八大工程项目建设。
为确保幸福生活八大工程取得实效,平昌县还将建立从项目立项到竣工的全周期监督流程。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监督、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快组建“企业观察员、市民观察员、网络观察员”三支队伍,对项目推进进行全过程监督、跟踪问效,让群众全员参与监督,真切感受到八大工程实施带来的幸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