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小微型创业孵化载体的实践与探索
巴中市就业服务管理局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促创业带就业作为稳定扩大就业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推进巴山微创园、创业商街等小微型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初步构建促进重点群体在“家门口”就近创业兴业的一站式、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
强化规划引领,着力明晰小微型创业孵化载体建设路径。一是挖掘创建主体潜力。坚持政企联动、市场导向、多方发力,支持乡镇(街道)基层政权组织、村(社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三方机构、高校等通过单独或联合的方式建设巴山微创园、创业商街,或参与运营管理。二是拓宽建设范围区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各类建设主体在产业园区、新型社区、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及便民综合服务体、邻里中心、特色化商贸文创集聚区、创业一条街、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等地建设巴山微创园、创业商街。三是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微创园、创业商街必须实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专门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和人员、健全的管理制度、创业扶持措施机制及成效。
强化赋能增效,着力打造小微型创业孵化载体服务品牌。一是提供场地支持。对专业机构统一运营的创业园区、商街,实行免费入驻、自主管理、统一经营、利益分成;对租用国有集体资产的创业项目,分年减免房租;对租用私家商铺的,实行限价限量出租,约定租赁周期,防止坐地起价和中途断租。二是强化创业指导。先后组织创业指导专家和投资机构开展“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12场、创业培训21期,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巡诊、创业沙龙、创业讲座等活动300余场次,服务2.5万人次;指导培育入驻项目28个参加创业大赛,其中“恩阳船说”“亮雪剪纸”等在国省大赛中获得佳绩。三是强化宣传咨询。定期开展惠企服务“五进五送”活动,发放《就业创业惠企政策解读》《办事指南》3.5万份,提供政策咨询1800余次。在有条件的园区、街区建成“就业暖心亭”5个、“法治人社主题公园”2个。四是强化事务代理。在巴山微创园、创业商街统规统建就业服务站点,落实专人为创业人员提供驻点服务。鼓励入驻园区、商街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机构抱团发展,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服务、代办服务。五是强化政策落实。依托园区、商街服务站点,靠前宣传解读、兑现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已为符合条件创业者申请创业补贴125万元,发放“青创贷”“老兵贷”和创业担保贷款2250万元,促进入驻项目和实体新增产值3560.8万元。六是突出党建引领。将入驻园区、街区的创业人员纳入“两新”人士培育和统战对象,定期组织参加“两新”人士党建、统战、团建等活动,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安排、政策文件,引领大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强化规范管理,着力促进小微型创业孵化载体稳健发展。一是规范培树典型。将巴山微创园、创业商街建设纳入全国公共就业创业示范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每年评选认定一批示范性微创园和创业商街。二是注重政策激励。鼓励各地大力扶持微创园、创业商街运营主体,对开展创业指导服务的,根据其工作量、专业性、成效等情况,给予创业指导补贴。对示范性微创园和创业商街给予一次性奖补,并在工作经费安排上予以倾斜支持。三是动态跟踪管理。将微创园、创业商街纳入动态管理,定期开展抽查暗访,及时更新创业项目孵化、带动吸纳就业、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奖补资金使用等情况,对涉嫌弄虚作假、违法违纪、不履行服务承诺、被投诉举报的,及时核查、稳慎处理,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创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