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30日 今日4版
  • 返回首版 | 返回巴中网
  • 中共巴中市委机关报
      A3  教育 【返回】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巴中市中坝小学 张晓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宛如一盏明灯,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默默引导着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念。然而,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犹如重重迷雾,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涉及教学方法、教材使用、教师素养等多个方面。它像是一个复杂的拼图,每一块都至关重要,缺了任何一块都会影响整体的完整性。因此,深入探讨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不仅关乎每一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更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于情境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例如,在讲授“遵守公共秩序”这一内容时,可模拟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场景,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遵守秩序与违反秩序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而提升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法。搜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借由分析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像组织学生探讨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以及预防和应对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师参与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解读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政策要求。通过培训,教师能够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能力。

      跨学科学习。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和语文、历史、社会等学科知识融合起来。例如,在讲述历史故事之际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元素,这样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还可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灵活运用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教师可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将相似知识点合并,或者调整教学顺序,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连贯,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补充地方特色内容。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等,对教材进行补充。例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可将当地的民族传统美德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这能够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家校合作共育

      家长教育。学校要借助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家长的认知。同时,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方法与建议,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家校互动。建立家校互动机制,教师与家长要定期沟通交流。教师可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情况,家长也可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告知教师,双方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