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4日 今日4版
  • 返回首版 | 返回巴中网
  • 中共巴中市委机关报
      A4  关注 【返回】
    深沉缅怀 纪念传承
    420余名师生同上“纪念碑下的思政课”
    • 1
    • 2
    • 3
    • 4
    图一:师生在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下鞠躬默哀。
    图二:民警们整齐列队,鞠躬默哀。
    图三:座谈会现场。
    图四:安葬现场。

      清明祭英烈

      凝聚警心 激励斗志
      用行动诠释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

      本报讯(巴中融媒记者 李建军 文/图)为缅怀和发扬公安英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进一步凝聚警心、激励斗志,4月2日,巴州区公安分局到照台山陵园组织开展“深情慰警魂忠诚铸丰碑”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上午10时30分,在公安英烈蔡旭雄墓碑前,民警们轻轻擦拭着墓碑上的灰尘,表达对英烈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怀念。随后,民警们整齐列队,鞠躬默哀,郑重向为公安事业献身的英烈们敬献鲜花,追思他们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英烈们生前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毫不犹豫地献出宝贵的生命,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大家纷纷表示,将继承和弘扬公安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贡献应有公安力量!


      本报讯(巴中融媒记者 张永龙 文/图)为传承英烈精神,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4月2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文明办、市关工委组织开展的“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举行。

      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碑墙上,分地区、乡镇刻着13.8万红军烈士的英名。

      活动现场,420余名师生代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下鞠躬默哀。少先队员合唱团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向纪念碑敬献鲜花。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在辅导员带领下,全体少先队员高举右拳,重温少先队誓词,铿锵誓言响彻碑林……

      在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下,还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纪念碑下的思政课”。

      “我是红领巾讲解员陈泓瑞,今天带给大家的红色故事是《血染的土地册》……”在纪念碑下,就读于巴中市实验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陈泓瑞用稚嫩的声音为师生们讲述了生动的革命事迹。

      最深的缅怀是弘扬,最好的纪念是传承。“通过清明祭英烈活动,让我们对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巴州区四小学生刘晗蕊说。

      据悉,今后,全市将进一步突出主题性、公益性、创新性,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持续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和五四、六一、七一等节日纪念活动,以富有生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红色元素满满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
      志愿者与红军烈士后代共筑传承之桥

      本报讯(巴中融媒记者 牟柯 文/图)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加强与红军烈士后代的沟通交流,4月2日,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党支部联合巴州区民政局、新华文轩巴中书城开展“薪火相传·善行致远”交流座谈会。多位红军烈士后代齐聚一堂。

      活动现场,红军烈士后代分享了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感人故事,红军烈士后代高绪彤讲述了先辈们在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经历;刘班平回忆了先辈们为了革命事业,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这些故事让志愿者们深受触动,同时分享了自己对于红色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在日常志愿服务中如何践行红色精神。

      在交流过程中,大家还就如何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展开讨论,提出今后可常态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编写红色故事书籍,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红色文化等建议。

      此次交流座谈会,让红色精神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志愿服务中,继续传承和发扬红军精神,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组织类似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让更多人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龙心表示。

      绿色告别方式

      逝者安息 生者减负 生态受益
      120位逝者骨灰以节地生态方式集中安葬

      巴中融媒记者 李建军 文/图

      节地
      生态安葬

      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壁葬、塔葬、草坪葬、花坛葬、骨灰撒散、骨灰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为倡导推行环保殡葬、文明殡葬的时代新风,4月2日下午,巴中市第三届节地生态集中安葬活动在通江县梨树垭公墓举行,120位逝者骨灰以鲜花葬等环保形式安葬于青山绿水之间。

      下午2时30分,在庄严肃穆的乐曲声中,节地生态集中安葬仪式开始。在逝者家属的见证下,陵园工作人员将可降解骨灰坛依序安放于预先规划的生态墓区。骨灰坛上覆盖鲜花与土壤,随后栽种柏树、杜鹃等本土植物,象征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今天我们选择节地生态安葬这种‘绿色’告别的方式,让生命回归自然,既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子孙后代最深沉的爱。”“我们家四代都是军人,选择生态安葬,既响应了党和政府的号召,又满足了亲人的遗愿,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作为老百姓,我们积极支持节地生态安葬政策,也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今后,我们将积极宣传,努力做殡葬改革工作的宣传员。”逝者家属纷纷表示。

      “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倡导‘厚养薄葬,文明殡葬’,不仅绿色生态环保,还有利于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相比传统墓地的占地面积,节地生态安葬仅占墓葬面积的5%左右,可节约80%以上的土地资源,希望今后有更多市民选择这种安葬方式。”通江县殡葬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为积极倡导节地生态、文明节俭的安葬方式,2023年以来,市、县(区)相继推出《生态安葬奖补办法》,对选择树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家庭,给予1500元节地生态奖补金。“仅2024年,通江县累计发放生态安葬奖补金19万元,惠及122户家庭。现在越来越多人了解并接受绿色节地生态安葬这一理念。”通江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让逝者安息、生者减负、生态受益。”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殡葬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深化殡葬改革,致力于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绿色殡葬新风尚,推行节地生态安葬,进一步减轻群众丧葬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