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书写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全力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图一:筹备成立返乡入乡创业协会,健全创业服务体系。
图二: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会。
图三:开展服务人员就业技能比赛,推动“技能巴中”建设。
图四:四川袁方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制作无骨鸡爪。
图五:江口醇成品车间工人正在包装产品。
图六:农村劳动力在茶厂工作。
图七:探索建设充分就业示范片,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坚定落细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以上、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8000万元、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0场次以上……
这是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今年工作的任务书、奋进的路线图。
今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如何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
我市准备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发展答卷。
今年,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持续深入实施就业创业增量提质、社保改革扩面提质、人才引育用留提质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1 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
今年新春第一会,我市提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让幸福生活具象化。
其中,居民就业增收工程是首要工程。
聚焦就业“关键事”,“搭桥铺路”稳民生。为此,我市人社部门全力通过聚焦扩大就业岗位容量、提升就业技能水平、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权益保障,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4月3日,在枣林镇的千亩生态茶园,65岁的张桂芳正手法娴熟地采摘着嫩芽。“我家住在附近,每天采茶能有100块钱的收入,在家门口有这份收入很不错了!”张桂芳说。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较多的现状,茶园特意设置了采茶、除草等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岗位,采摘茶叶的工价在每斤25元至40元不等。如今,茶园的发展为全镇提供了100个就业岗位,其中65岁以上老年劳动力占比超过80%。
枣林镇是我市全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的实践点位之一。今年我市积极开展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行动,强化人社帮扶和东西部劳务协作,着力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以上,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不低于21万人。
“为促进就业增收,我们正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健全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同频共振。”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力落实惠企利民政策。用好用足稳岗返还、税费减免、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工具,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
——全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制定更加突出就业需求导向的培训补贴政策,建立全市统一补贴性承训机构目录。
——全力推进返乡入乡创业。深入实施“雁归兴巴”提升行动,健全创业服务、孵化、活动支持体系,用好创业项目资源库、创业人才名录库、创业指导专家团,常态开展创业巡诊、项目推介等创业促进活动。
——全力提升就业服务质效。加强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探索使用就业资金购买基层就业服务,推进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城市15分钟、乡村5公里”就业服务圈。
措施细、目标清。今年,我市将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以上、城乡劳动力就业规模保持在150万人以上。
2 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今年,我市将继续围绕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群众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
自2023年起,巴州区水宁寺镇新庙村加大村级补助标准,对全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给予缴费补助。新庙村村民王坤逢人便感叹:“本来政府就帮我们缴了保险费,现在村集体还出资帮我们提高档次,以后我们的养老金就高了。”
新庙村共有4个居民小组951人,共有家庭农场6个、农业公司2个,主要发展枳壳、柑橘等集体经济产业。
近年来,我市着力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村集体经济补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保缴费机制,增加个人账户积累,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
“通过集体补助方式回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健全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筹资渠道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能力,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我市,像这样的改革扩面提质行动不只这一项。
据介绍,今年我市还将全面开展社会保险高质量参保行动,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社保制度,落实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政策,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同时,探索灵活就业人员、货车司机等群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推动“新职伤”试点扩围和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4万人、19万人以上。
改革提质,也体现在为民服务上。
今年,我市将持续完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抓好延退改革经办信息技术支撑。依托智慧终端,优化服务资源配置,聚焦“网办、掌办、快办”拓展服务链条。巩固川渝、川浙、川粤社保合作成果,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按时办结率达100%。针对老年人等群体特点,开展适老化改造,提供更加暖心的服务。加强与银行合作,扩大“社银一体化”网点覆盖范围。
3 写好人才引育用留文章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立足部门职能职责,紧扣人才强市战略,聚焦“规范管理、激发活力、服务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引育创新提质行动,聚力“三向突破”,积极构建“重人才、优环境、强服务、促发展”的全市人事人才管理工作新格局。
今年1月8日,南江县人民医院在行政大楼5楼会议室举行“巴山优才”特聘专家签约仪式。
会上,南江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与巴中市第四批“巴山优才”特聘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药学部主任苏强签订《巴中市“巴山优才”特聘专家聘任合同》。2025年至2027年,南江县人民医院特聘苏强为“学科主任”专家岗位,双方将在学科建设、质量提升、科研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今后,我将认真履行责任,定期来院开展坐诊、查房等工作,助力药剂科创建市级重点学科、GCP,积极申报省级科研课题等。”苏强表示。
苏强与南江的“牵手”,是我市引才育才的生动注解。
“今年,我市将持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人才队伍扩量、育强、用好、留住上下功夫,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结构优化上发力,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制度破题上发力。以“实施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指引,不断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机制迭代升级,出台《巴中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管理办法》《巴中市市属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双肩挑”管理办法》等,首次明确了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聘用条件和在全省率先规范“双肩挑”聘用管理,增添了事业发展新动能。
在招引破难上发力。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补充人才“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事业人员公招规范统筹,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服务期满人员向基层一线流动,两年来,通过公开招聘累计新进事业人员2800余名。积极配合市委人才办开展高校专项引才和年度统筹引才活动,带编携岗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000余名;修订完善《“巴山优才”特聘专家制度实施办法》,全市已累计引进特聘专家30人,汇聚了人才队伍新源泉。
在管理破局上发力。聚焦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每年有近5万人次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累计对200名急需紧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人才研修项目培训,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事业人员定期记功奖励工作,先后对全市1504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记功奖励,激发了干事创业新活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我市人社工作将继续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扬优聚势、锻长补短,守牢底线、守正创新,持续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章贡献人社力量。(张永龙 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