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8日 今日12版
  • 返回首版 | 返回巴中网
  • 中共巴中市委机关报
      A7  专题 【返回】
    平昌县:推动开放合作跨越式突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 1
    • 2
    • 3
    • 4
    • 5
    • 6
    图一:四川江口醇隆鼎酒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现场一派繁忙。
    图二:巴山方润农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人正进行组装和调试作业。
    图三:四川麦森林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正在调试产线。
    图四:平昌产”大美鑫光电动车。
    图五:两位老人正在平昌县医养结合中心休闲健身。
    图六:小角楼生态白酒产业园。

      3月25日至27日,第112届全国“糖酒会”期间,平昌饮料及名优酒产业链大放光彩:县域名优品牌吸引专业客商超千人次驻足洽谈,签约订单超7000万元。

      这是“平昌产、平昌造”走向全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醉”美动能的生动写实。这样的名优品牌“走出去”战略于平昌而言早已屡见不鲜。

      近年来,平昌县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招”,把人才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聚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加快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1 “走出去”招大引强 绘就精准招商“作战图”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

      3月27日,巴中市2025年一季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暨重点项目投产仪式举行。其中,平昌县签单成绩格外亮眼。

      “今年,我们计划在平昌经开区投资15亿元,建设高密度互联电子电路生产项目。”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艾克华直言,英创力还将积极引荐覆铜板、铜箔、树脂、电镀液等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入驻巴中,助力巴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在平昌经开区,广东联合科技的数字化纺织项目刚投产便吸引5家配套企业跟进落户,形成从纺纱到成衣设计的完整产业链条。2025年一季度,平昌经开区鞋服产业产值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41%。

      这些展现强劲生命力的“平昌现象”,与政府制定的“产业树”招商图谱高度契合。平昌县将招商引资作为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围绕“3+2+3”产业体系,确定17条重点产业链,实行产业链“一企一专班、一企一方案”,聚焦“行业引领型”企业招大引强,聚焦“链条填补型”企业招链引群,聚焦“新兴成长型”企业招新引优。

      去年,平昌县推行“产业链+链长+链办”立体招商,实行“按月调度、双月交账、季度拼比”,举办大型推介活动6次,定期发布城市机遇清单,推出34个重点产业投资机遇和17个优势资源深度转化机会,总投资约189.8亿元,充分彰显了平昌在开放合作领域不断进取的决心和日益提升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开展“冬春攻势”招商行动以来,平昌县深挖资源禀赋,绘就精准招商“作战图”,完善并动态更新产业全景图、发展路径图17张,绘制龙头企业“鱼鳞图”14张,策划项目45个,转化为重点在谈项目26个。平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外出招商12次,成功引进重点产业项目19个,带动投资超50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2 “引进来”做大增量 跑出建设投产“加速度”

      春日暖阳,正是大干一场的好时节。

      2月25日,在平昌经开区四川巴山方润农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车间里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分散在智能化装配线上,忙着微耕机组装工作,成品区一台台高端微耕机整齐排列,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生产的这种机型有5.5个马力,具备轻巧灵活、爬坡能力强、制动转向性能强等特点。目前公司每天生产‘四方牌’高端微耕机30多台,主要销往云、贵、川等地。”四川巴山方润农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江介绍。

      去年10月,四川巴山方润农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入驻平昌经开区。平昌县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动公司加快建设、尽早投产,仅用4个月时间便让公司步入试生产阶段。

      这样如火如荼的干事场面在平昌随处可见:小角楼白酒工业园浓香型白酒基地产能改造提升建设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按照标准工艺,加快窖池建设;汽车清洁能源生产基地项目施工招投标正在进行,相关设备已订购,预计今年8月开始安装调试,11月投产;巴山肉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进场道路正在拓宽,并同步启动园区建设,预计今年5月完成道路硬化,10月投产……

      平昌县强化项目全过程要素供给保障、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把有限资源打捆投放到产业项目上,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效,重大项目跑出建设投产“加速度”。

      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的同时,特色产业也在不断做大做强,集群发展“强磁场”正在形成——

      以饮料及名优酒产业链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势头强劲,小角楼、江口醇等白酒企业“火力全开”,2024年白酒产业实现营收2.89亿元;钠离子电池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生产、平昌医疗养老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浙川农机、“麦森林”坚果饮料等项目顺利投产。

      以鞋服纺织产业链为代表的新增重点产业初露锋芒,县级领导带队赴汕头、泉州等地考察企业6次,应邀赴平昌考察鞋服企业22家,签约高端纺织品低碳数字化智造、飞粤纺织生产等入园项目8个,落地乡镇鞋服纺织产业项目11个。

      头部企业高产满产、腰部企业扩能增产、小微企业纾困达产,平昌县企业集群正不断充实壮大。

      3 “沉下去”靠前服务 助企业增动力添活力

      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在县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靠什么留住企业、留住项目、留住人才?平昌的答案是:做好项目招引“后半篇文章”,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期,结合“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开展,平昌县招商局企业专员走访四川秦巴嘉瑞茶业。“企业一直未申请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已严重影响到正常生产经营。”公司负责人高德培愁容满面。

      了解情况后,服务专员立即把收集的相关信息推送给了服务专班其他成员。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不懈努力,该企业融资难问题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问题先后解决。

      这样的场面在平昌已是司空见惯。一体推进政务、政策、要素、法治、政商“五个环境”建设,不断降低企业时间、融资、用人、经营、机会、求助“六个成本”。

      一直以来,平昌县坚持以营商环境为“生命线”、以要素保障为“命根子”,设立5亿元工业发展基金和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在政策环境打造、社会环境营造、服务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高效务实的“硬核”举措,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综合施策降低企业要素成本1680万元,兑现奖补资金1.2亿元,帮助20余家企业提升销售额0.8亿元。

      其中,探索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选派懂政策、懂业务的机关干部担任企业服务专员,包靠联系190多家企业和重点项目,通过“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如今,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已成为平昌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亮点。这种“一对一”双向选择匹配专员、“点单式”服务,让不少到平昌投资的企业受益颇丰。

      在惠企政策落实方面,多措并施,全量归集29项政策,借助多平台广泛发布,方便企业筛选。规范申兑流程,将政策分为三类,明确标准流程,大幅简化拨付环节,实现“即申即享”5日、“快申快享”60日完成。丰富宣传举措,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政策知晓面,“平畅办”助企码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政策查询渠道。

      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平昌县打通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通过“领着办”“帮着办”“上门办”等方式主动服务,建立企业合理合法诉求信息台账,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推动“营商”与“赢商”同频共振,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

      今年,平昌县推动开放合作跨越式突破,诚意满满、措施多多:持续放大10亿元产业基金撬动效益,建立政府信用为金融服务市场主体“背书”机制,坚持“四个顶格”服务市场主体,整合现有资源组建专业服务公司,切实降低企业能源、物流、资金等直接成本……

      当历史文脉遇见开放浪潮,平昌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出川记”,跑出县域经济发展“加速度”。(李云良 李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