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八百秋
——巴国的诞生、兴盛与灭亡
巴中融媒记者 李继鳌
北纬30度,古老的金字塔,诡异的百慕大,神奇的玛雅文化,遥远的巴国,都位于这条纬线上。巴人,用虎纹、青铜、戈剑演绎出近八百年传奇大戏。
一场“战舞”诞生一个诸侯国
“嘿!”“嘿!”头蒙面具,身穿豹皮,手持白虎楯牌,一群人跳跃呐喊,击楯高歌,节奏铿锵势如排山倒海……这是2024年国庆贵州“村超”上《巴渝舞》表演的一幕。
这台来自巴中市南江县的节目,再现了三千多年前巴人在牧野之战中冲锋陷阵的场面。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率领诸侯联军讨伐商纣,将士们敲击兵器高歌,以雷霆之势杀向商军。商军以为神兵天降,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倒戈。
那些视死如归的勇士,给予商军最后“致命一击”。周武王登基,为褒扬巴人立下的赫赫战功,分封巴子国,为西周开国71个诸侯国之一。楚汉相争时期,刘邦麾下的巴人在与楚军作战中,手持板楯和兵器,高唱战歌,杀向敌军,赢得胜利。刘邦高兴地说:“这是武王伐纣所唱的歌谣啊!”他很喜欢巴人气势恢宏的战前舞,将其引入宫廷,命令乐工习练,后世谓之“巴渝舞”。
据南江县文化馆馆长张金成介绍,《巴渝舞》已演出了10多年,成为南江县乃至巴文化交流的必演节目之一。“为了表现好这个舞蹈,我们查阅了《华阳国志》等大量地方志,并请教了相关的民俗研究专家,节目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升。”
一次“结盟”凸显巴国雄心
时隔两千多年,宣汉巴人博物馆里巴人标志性兵器——青铜柳叶剑早已布满铜绿,但柳叶形的剑刃依然锋利。
专家研究后发现,巴人柳叶剑中的青铜含量偏高,所以非常坚硬、锋利。按理说,剑“一寸长一寸强”,武器越长越有利。但是迄今为止巴地出土的柳叶剑最长才58.3厘米,相比其它地方的剑要短很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巴人特别擅长于短兵相接和近身格斗。
这些短小锋利的兵器,多装饰有虎纹。巴人以虎为尊,最远可以追溯到巴人首领廪君死后化白虎的传说,所以巴人在器物上多烙刻虎纹。他们深信,手持饰有虎纹的兵器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震慑住敌人。锋利的兵器,让彪悍的巴人在战场所向无敌。
长期从事地方志和巴文化研究的彭从凯先生认为,巴中已经在擂鼓寨、阳八台、月亮岩和断渠等地发现新石器时期古人类聚落遗址,但是尚未出土过春秋战国时期类型较丰富的青铜器,所以未来有必要加强巴中境内有关巴文化元素的发掘与研究。
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礼崩乐坏,诸侯不听周天子号令,巴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急剧膨胀。为扩张版图,巴国与楚国结盟。巴楚联军先是赢得伐邓(邓国)的胜利,然后横扫江汉,北进中原,讨伐申国(今河南南阳市北)。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