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集成能力
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平昌经开区
“女儿打工的工厂也迁过来了。”4月13日一早,家住平昌经开区的张鸿燕赶到五一社区张家坝,观看纺织科技产业园开工仪式,“再过不久,女儿就回这产业园工作了!”
作为平昌经开区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用地面积220余亩,一期首批8家企业入园,平昌县纺织科技产业园将着力打造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品牌孵化、商贸物流、文化体验于一体的50亿级现代化纺织产业集群。平昌经开区正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招商突破
规划引领实现融圈建链
“把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作为最大增量、最大爆点,攻坚推进主导产业融圈建链,实现倍增式突破、跨越式振兴。”在平昌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活动上,平昌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经开区整合优化“一区两园三片”布局,着力打造“智慧园区、绿色园区、效率园区”。
目标确定,规划引领,平昌县将招商引资作为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围绕“3+2+3”产业体系,确定17条重点产业链,实行产业链“一企一专班、一企一方案”,聚焦“行业引领型”企业招大引强,聚焦“链条填补型”企业招链引群,聚焦“新兴成长型”企业招新引优。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计划在平昌经开区投资15亿元,建设高密度互联电子电路生产项目。公司董事艾克华告诉笔者,英创力还将积极引荐覆铜板、铜箔、树脂、电镀液等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入驻巴中,助力巴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选择平昌,看中的是产业生态的完整闭环。”汕头市巴中商会会长、四川平霞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书平表示。平昌在外从事鞋服产业人员规模达7万余人,形成了从企业家到技术骨干、产业工人的完整人才链,且多数从业者怀有强烈的返乡创业就业意愿,为产业振兴储备了层次多元、结构合理的人才资源。基于深厚的产业底蕴和充足的人才储备,平昌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将鞋服产业确立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纳入全县“17个细分赛道”重点培育体系。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逻辑,创新提出“1+N”产业发展思路。
自去年启动“冬春攻势”招商行动以来,平昌县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制定精准招商“路线图”,持续优化并动态更新17张产业全景图及发展路径图,编制14张龙头企业详细“鱼鳞图”,策划储备招商项目45个,其中26个转化为重点在谈项目,实现投资总额超50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服务增效
产业提质打造发展引擎
“拼落实比担当、拼招商比突破、拼项目比贡献、拼培育比能级、拼服务比口碑……”平昌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活动上,15名党员干部集体立下“五拼五比”的铿锵誓言。
在平昌经开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已深深融入发展血脉。在推进活动中,平昌县为江口醇、川货郎等10家规上工业企业代表现场集中兑现惠企政策资金;现场发布《助推平昌经开区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干部行为自律(第一批)》《助推平昌经开区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要素成本方案》,以制度化形式明确干部服务准则和企业要素成本控制,让现场企业家深切感受到平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与实效。四川平霞、杰咪娜等入园企业纷纷表示,“平昌在要素保障与政策落实上尽显诚意,从项目服务到效能提升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让企业扎根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更加坚定”。
据悉,自今年3月起,平昌县“四上”企业水电气价格已全面对标川东北区域最低标准;物流成本也将在两年内降至区域平均水平以下。创新组建水电气“精算师”队伍将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节能方案,以“1+3+N”联动机制(1个服务专班+3支专业队伍+N名专员)构建起全要素保障体系,通过联合议价、容缺审批等12项具体措施,全力打造“企业最容易做生意”的营商环境。
一直以来,平昌坚持以营商环境为“生命线”、以要素保障为“命根子”,设立5亿元工业发展基金和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一体推进政务、政策、要素、法治、政商“五个环境”建设,不断降低企业成本。在惠企政策落实方面,多策并施,全量归集29项政策,借助多平台广泛发布,方便企业筛选。规范申兑流程,将政策分为三类,明确标准流程,大幅简化拨付环节,实现“即申即享”5日、“快申快享”60日完成。坚持“四个顶格”服务市场主体,建立企业合理合法诉求信息台账,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推动“营商”与“赢商”同频共振,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平昌经开区将继续在优化区块拓展扩容、深化改革赋权扩能、集成资源创新扩效等方面持续发力,锚定“砥砺十五五、奋进500亿”目标,聚力打造油气开发利用主战场、工业发展主阵地、经济发展主引擎,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
(李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