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路号子”吼起来
阳云
在大巴山区,一说起“行路难”,人们眼前就会出现巴山背二哥的身影:涉涧越溪,翻山越岭,成为一道历史的风景。但巴山轿夫则少为人知,他们同样艰难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其区别是,背二哥独自一人,轿夫则是两人合力。
今天发达的交通让背二哥、轿夫这两种职业都消失了。但背二哥留下的歌谣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轿夫却不被人提起。可他的“报路号子”却让我时时感到韵味悠长。
路况复杂,或陡险或细窄,或树缠藤绕或乱石挡道,或深涧危桥或稀泥烂滑。轿夫行走在山道上,由于是两人合力,起轿后,后面的人就看不清前面的路。如果盲走,就很容易轿翻人摔,跌落悬崖深谷。那么二人默契配合,由前面的人报路,后面的人应答,也表示知道了该怎样走。不管路况怎么变,轿子左摆右甩,起落俯仰,都能做到安全行走。于是这前报后答久而久之就约定俗成,固定下来,成了“报路号子”。
以前出行,除达官显贵骑马外,其他人大都是坐轿。山里的姑娘出嫁都有嫁妆,最少八台,多的十几二十台,这是家庭殷实的展示。嫁妆多,红红朗朗一长串,对男女双方都是很荣耀和风光的,这种风俗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十分普遍。这些嫁妆要靠轿夫抬,是一件十分辛苦和细致的活儿,“报路号子”就一直沿用到那个时候。
“报路号子”不像歌谣有曲调,但“报”与“答”却往往合韵,特别是回答变化多样,对答巧妙,什么都可回应,显得机智幽默风趣,文采飞扬。
起轿时,前:呀嗬嗨,后:起!开始走时,前:开步走呀,后:脚腾起!
行走在路上,前面的人就随路况变化不停报告,漏报、忘报或错报都会让后面的人失去应对,酿成事故。我们就来看看怎么“报”和“答”的。
针对路面情况——
道路很直,前:大路一根线,后:随到路儿转。或前:平原大坝,后:甩起两下。
遇上坡路时,前:前面冒了,后:后面长了。或前:抬头望,后:爬坡了。或前:又一坡,后:流水好下坡。或前:龙抬头,后:往上游。或前:朝前看,后:往上攀。
遇有陡坡陡坎或下坎时,前:前面喝了水,后:后面要下腿。或前:下脚,后:带着。或前:前面陡,后:提起走。或前:倒下莲台,后:你去我就来。或前:上(下)来,后答:翻过(可以换肩)。
遇道路拐角时,前:拐拐上,后:两边让。或前:前面之字拐,后:后甩前不甩。或前:弯弯拐拐灯笼路,后:细摇细摆走几步。或前:左(右)手空到底,后报:右(左)手实在的。或前:左(右)手倒拐,后:右(左)手抬开。
遇十字路,前:前边十字拐,后:后面向右踩。
遇有闪堂路时,前:落堂闪腰,后:两头高照。
遇有缓坡路时,前:前面洋洋坡,后:后面慢慢梭。
遇稀泥路时,前:高矮陷脚,后:平踩对落。或前:稀泥巴,后:看到的。或前:这个才叫滑,后:天九打地八。或前:稀泥烂窑,后:各踩各照。
遇路边有个大缺口时,前:左(右)有个吊脚楼,后:文武百官在里头。或前:左(右)有个缺,后:缺上挤不得。
遇到不稳固的石头时,前:一踩一滚,后:十拿九稳。或前:青石发光,后:各踩稳当。或前:活摇活的,后:各踩各的。
遇水沟或深沟时,前:倒挂金钩,后:风调雨顺好年成。或前:横河,后:顺踩。或前:万丈深,后:慢点跟。
遇路打干滑时,前:干溜打滑,后:踩稳才qia(音洽)。
遇斜石板路时,前:斜石带溜,后:踩稳没丢。或前:斜石一面坡,后:踩稳才不梭。
遇路中有积水时,前:前来花滩,后:一脚踏干。或前:天上明晃晃,后:地下水凼凼。或前:水花路,后:踩干处。或前:中间一摊油,后:踩到中间几处溜。
遇小雨土路打滑时,前:天上毛毛雨,后:泥巴溜。
遇小溪时,前:河滩不知深浅,后:边踩边试点。或前:上河、下河,后:荆芥、薄荷。
遇过桥时,前:独桥两空,后:要踩当中。或前:前面一个大拱桥,后:千年古迹万年牢。或前:独桥两拐,后:逢中两踩。或前:朽木烂桥,后:鲁班功劳。或前:人在桥上走,后:水往东海流。或前:三条树棒两条缝,后:踩中间不踩缝。
遇路两边有缺时,前:两边空,后:走当中。或前:左右两虚,后:逢中不虚。
遇两边有石头时,前:两边缝夹道,后:要撂一齐撂。
要横跨时,前:横起一丈八,后:两步当作一步跨。或前:横起一步,后:一条大路。
左右转时,前:踩左,后:我在。或前:踩右,后:将就。或前:弯左(右),后:弯右(左)。或前:左(右)边有个大石包,后:请个石匠慢慢敲。
对轿顶有挡时,前:高照,后:弯腰。或前:一路高照,后:三国英雄数马超。或前:天上青丝挂帷,后:扯烂不赔。
前面有物挡住时,前:前挡,后:后让。轿下有障碍物时,前:挂底,后:撑起。进出大门时,前:门槛,后:脚杆。
当轿夫要调整快慢需要停歇时,则如下“报”和“答”——
需要走慢些时,前:慢的当道,后:快的不要。下坡走小快步时,前:脚挨脚,后:腿挨腿。途中草鞋烂了,前:烂草鞋,后:提起来。
要休息时,前:前面草坪坪,后:歇哈不累人。或前:抬头去,后:好歇气。或前:招呼左(右)手,后:歇气好吃烟。
途中休息或到达目的地时,前:两靠,后:照提。
当途中遇到家畜、行人时,特别是与女性邂逅,兴致会更高,语言变得俏皮、土俗、讥讽——
路上有小孩时,前:天上一朵云,后:地上一个人。或前:地下娃娃叫,后:喊他妈来抱。
路旁有人打伞,前:左(右)一伞,后:扯烂我还管。
对面来轿时,前:左(右)一座城,后:城内抬的一个人。或前:两踩开,后:两不挨。
路旁遇有青年妇女,前:左手一枝花,后:把她采回家。
遇有大姑娘时,前:真好看,后:你看我不看。
遇“挑老三”(挑夫)时,前:左(右)担子客,后:一天挑到黑。
遇扛竹子的,前:左右边节节高,后:砍来花篾条。
遇花轿时,前:新姑娘,后:扮红装。
遇牛时,前:右手力气大,后:不要惊吓它,或答“让它”。
遇马时,前:右手一匹马,后:我和妹妹骑起耍。
遇猪时,前:左手毛拱起,后:卖它来买米。
遇狗时,前:横蹦带咬,后:踢它飞跑。或前:连跳带咬,后:拿来拴到。
遇有粪便之类时,前:点子花(羊粪),后:不踩它。或前:地下有茅(屎),后:答:踩到要遭。或前:天上鸟儿飞,后:地下牛粪一大堆。
遇有绊脚物时,前:天上乌云跑,后:地下乱草草。或前:黄丝缠脚,后:金蝉脱壳。或前:巾巾绊绊,后:一脚踩断。
遇有树枝或荆棘时,前:青蓬扫顶,后:观花玩景。或前:左手挂帷,后:挂烂要他赔(指物主);或前:左(右)手枝枝挂,后:踩右(左)让一下。或前:青草花,后:莫挨它。
遇有大树时,前:右手千年材,后:留给儿孙砍柴卖。
遇屋檐时,前:左手屋檐角,后:扯了屋檐留住脚。
遇土地庙时,前:前面一座庙,后:庙内分阴阳。
“报路号子”不仅是给轿夫指引行走方向、传递障碍信息、躲避危险的一种趣味、简洁的呼号言子,同时,也能助轿夫去劳累添干劲,为抬轿路上增添不少乐趣。所以“报路号子”是吼起来的,报声准确洪亮,答语精练铿锵,对答的声音穿出林子,回旋山野。
虽然轿夫远去了,但山野还在。山路隐隐约约在显现,“报路号子”会永远存留在山里人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