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12日 今日8版
  • 返回首版 | 返回巴中网
  • 中共巴中市委机关报
      A8  关注 【返回】
    雕刻艺人张仕超
    精雕细琢 将艺术之种播撒乡村
    • 1
    • 2
    图一:张仕超在雕刻作品。
    图二:雕刻作品。

      在南江县正直镇双林村,有一间面积约70平方米的民间艺术馆,馆内的300余件木雕、根雕、石雕作品将屋子摆得满满的,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爱好者前往观赏。

      这间艺术馆的主人是今年70岁的双林村村民张仕超。从木匠工人到雕刻艺人,张仕超无师自通、自成风格,埋头敲敲打打,将艺术之种播撒在乡村大地上,演绎着别样的精彩人生。

      出生农村的张仕超从小热爱艺术。小时候的他在放牛时,老家不远处的一个石坝子成了他玩耍的“天堂”。在那里找些碎石头,将其作为画布,用石头上的纹理和颜色,开始自己对画画的探索。路边偶遇的小鸟、或是远处的山川、田野,在他的眼中都变得无比美丽。他凭借自己的记忆和观察,画出那些活灵活现的花鸟鱼虫,这段时间的经历,培养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热爱。

      然而,受生活条件限制,张仕超并未走上画画的道路,而是在10多岁时学习了木工手艺。他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和热情转化为对木工的钻研,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修正,他的木工技艺越来越高。

      张仕超为村民制作的家具并非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它们更是情感和艺术灵魂的体现,制作每一件家具,他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例如设计桌子时,他会考虑桌子在家中的位置、使用者的习惯,以及与其他家具的搭配关系。一把椅子,在他手中不仅是坐的地方,更是一个能够让人放松、思考、交流的空间。他将这些考虑融入设计之中,使得每一件家具更像艺术品。

      村里的人们很快就感受到张仕超家具的特殊之处,他们被家具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所吸引,纷纷前来订购。

      源于对艺术的渴望,50岁的张仕超经过深思熟虑,果断走上雕刻的艺术道路,希望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有现代感的艺术品。

      张仕超对古籍的研究近乎痴迷,古代的文献、历史记载、神话传说都成为了他寻找灵感的源泉。他利用自己在木工领域的丰富经验,巧妙地将木材和石头的特性与雕刻艺术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

      随后,张仕超不再满足于根雕,将目光瞄准了木雕、石雕。他的作品无论是线条的流畅、纹理的细腻,还是整体的造型和设计,都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沉的情感。

      这些年来,张仕超的作品多次在市县展览并获得好评,南江县根雕协会也多次授予他相关荣誉证书,这些都是对他多年来在艺术领域努力和成就的肯定。

      2017年,眼见家中的作品越来越多,他便将自家房屋的一楼装修成了一个民间艺术馆,艺术馆内不仅展示了他的众多作品,还收藏了许多其他艺术家的杰出根雕作品。如今,艺术馆已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雕刻这一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

      (本组稿件由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波 采写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