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学志
让夕阳之光在关爱路上闪耀
图一:进校园讲党史。
图二:与孩子们在一起。
图三:捐赠红色图书。
近日,省关工委第十二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结果揭晓。年届八旬的通江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苟学志获此殊荣。
2006年8月,苟学志从通江县政协主席岗位退休后,毅然接受组织安排,就任通江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至今已有十八载。为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他的带动下,通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多次被省、市关工委表彰为“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荣膺“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并获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言耕不停
当好铸魂育人宣讲员
自担任通江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以来,苟学志除了抓好全局工作外,还兼任县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多年来,他坚守在关心下一代的宣传阵地上,向青少年传播正能量。
有一年,苟学志应邀到空山小学作主题为“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红军精神”的报告。头天夜里,通江普降大雪,地面积雪厚度达10余厘米。空山小学因地处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距离县城100公里,大雪天里行进十分困难。当天一大早,苟学志就顶风冒雪搭了一辆班车,如约赶到了空山小学。学校没有能容下全校800余名师生的讲堂,大家就带上凳子坐在积雪的操场里听课,场面令人感动。苟学志对李先念率领红军奇袭空山、徐向前总指挥夜渡两河口等英雄事迹讲得很生动,尽管风雪交加,但操场上的师生们听得聚精会神。
有一次,苟学志接到至诚镇关工委负责人电话,请他为全镇“五老”志愿者进行培训。他全然没有顾及自己还要参加市里的一个活动,欣然答应了请求,并连夜准备讲稿,赶在重阳节前准时前去作报告,得到与会“五老”的一致赞誉。
苟学志就是这样,锲而不舍,风雨无阻,在宣讲岗位上坚守了十余年,在全县作巡回报告100余场次,使16万人次青少年及“五老”受到教育。
笔耕不辍
当好精神食粮传播员
2015年,苟学志去龙凤场镇长坪村小学调研,自此他的心就再也没有放下过这里。学校没有一本课外书籍,没有一件体育用品,没有一样娱乐设备,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十分枯燥,晴天在草坪扯草草编圈圈,雨天在教室里望着雨滴发呆,这些情景深深地刺痛了苟学志的心。于是,他准备为孩子们建一个图书室。
随即,苟学志与县“生态与贫困研究会”志愿者一同将农村小学的现状和孩子们的愿景,制成文字和图片传到网上,很快便得到了国内外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有人捐图书,有人捐文体设备,有人捐资金……几年来,县关工委共收到各类图书2.3万余册、文体设备3000余件(套),捐资22万余元。不仅让长坪村小学的孩子们有了图书室,其余40余个同样情况的农村小学也拥有了图书室。“这40多个图书室,每一个都承载着苟主任的心血和汗水。”通江县教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离通江县城100多公里的胜利乡迪坪村,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有100余人参加红军,为共和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开国将军傅崇碧就是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的。2016年深秋的一天,苟学志来到迪坪村小学调研时,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学校几十名小学生中竟无一人知道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苟学志当即给孩子们讲了傅崇碧爷爷从军的故事。在离开学校时,他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便坚定了一定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充足的精神食粮的决心。
通江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红色遗址遗迹遍布全县33个乡镇(街道),仅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有8个,革命先辈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红军故事和红军精神。短短一年时间,苟学志不辞辛劳,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收集整理本地红色资源,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材料。他先后主编《通江县100位红军人物》《通江县十位开国将军》《通江县少年红军》等书籍,协编《红军故事》《红军歌谣》等系列丛书,编印《王坪三故事》《在血与火中成长的川陕苏区青少年》等单行教育读本。
为了让孩子们及时阅读到系列红色文化丛书,苟学志还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刊印丛书,分送到全县90余所中小学校,捐赠给校园图书室。同时,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倡导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天读一则红军故事,每周诵一首红军歌谣,每月记一位红军人物的英雄事迹,每学期举办一次红色文化演讲赛,每学年组织一次红色文化文艺汇演,使广大青少年在厚重的红色文化环境中成长进步。
情耕不止
当好困境儿童关爱员
关爱孤困儿童一直是关工委工作的重头戏。苟学志也因连续五年关爱贫困生钱运星的事,在通江传为美谈。
钱运星1岁时父亲腰椎骨折,导致高位瘫痪,母亲在她6岁时因不堪家庭重负,出走失联,从此她小小年纪便担起了家庭重担。在得知钱运星的遭遇后,苟学志便经常到她家嘘寒问暖,还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一部分帮她解决生活困难。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免费安排钱运星的父亲到养老院,减免钱运星的全部教育费用。在苟学志的关爱下,钱运星安心读书,坚强生活,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大学。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钱运星先后获得“通江最美少年”“四川省五四青年奖”“全国最美中学生”等称号。
“能帮一个算一个”,这是苟学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青峪镇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张(化名)在母体感染艾滋病,父母都因患艾滋病去世,不满10岁的小张与年近70岁的婆婆相依为命。苟学志知道情况后,主动与小张结成帮扶对子,包下他的全部学杂费,夏天给他买短袖短裤,秋天给他买羊毛衫,冬天给他买羽绒服,自掏腰包给他生活补贴,同时协调县疾控中心定期帮他免费体检,协调县政府给他贫困救助,让他在社会温暖大家庭中成长成才。
2007年,苟学志在履行公务途中遭遇车祸,导致股骨骨折。治疗休养期间,他仍戴着钢板,拄着双拐,为乡村学校配送图书、看望留守儿童和特困儿童。2021年,苟学志不幸罹患尿毒症,需要长期到医院透析稳定病情。尽管疾病缠身,但他从未停下忙碌的脚步,每周一、三、五透析,其余时间都带病坚持工作,把关爱和温暖继续洒向他倾注心血的关心下一代事业上。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刚在医院做完透析的苟学志手上还贴着止血纱布,就坐上了前往涪阳镇看望慰问困境儿童的汽车。当人们看到他年迈虚弱的身体和疲惫痛苦的脸色时,不禁潸然泪下。
十多年来,苟学志帮扶孤困儿童20余人,个人捐资捐物6万余元。他还用微薄的退休金救助了50多名艾滋病患者和“五失”青少年。在他的带动下,全县34个关工委组织和3800名“五老”志愿者主动“结对”帮助孤困儿童,使1323名孤困儿童“失亲不失爱、失亲不失管、失亲不失学、失亲不失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老党员、老干部,苟学志在关爱下一代的道路上走得坚定又从容,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王立新 牟三嵘 罗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