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政策洼地”精心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杨柳
部分新能源车企为抢占市场份额一味压价,“赔本赚吆喝”;储能行业装机量暴增,均价却接近“腰斩”;有光伏胶膜企业卖出产品后,款项回收周期长达8个月。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相关领域却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内卷式”竞争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时,违规实施各类优惠,人为制造“政策洼地”,让企业成本、利润进入不合理状态,也造成产业规划同质化、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一些企业通过“价格战”跑马圈地,不仅难以保障产品质量与服务,更使行业形成低效运转生态,影响创新投入。
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狠抓落实,破除低价竞争,才能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关键在于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近期,多地推出务实举措,以更市场化形式招商。比如,广州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涵盖100条改革任务,深化打造“产业版”营商环境。在招商引资方面,不能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功夫要下在比拼服务意识、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既看一域,也看全局。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治本之策。坚持长期主义,从长远谋划当前,进行差异化产业布局,避免“一哄而上”,才能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避免搞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区域壁垒、打通循环堵点,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才能在更大的经济循环中拓展发展空间。(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