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闲置村小资产丰富研学旅行、劳动教育内涵赋能学生发展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党中央决定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在“双减”背景下,这一时代要求,进一步阐明了劳动教育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的习惯,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从而达到“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根本目的。
【案例背景】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家庭迁入城市,相当部分的农民成为城市的新市民。农村学校生源逐年递减,曾经在历史上发挥巨大作用的农村村小,现绝大部分已经成为闲置资产。新形势下,如何办好乡村教育,从而实现由教育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案例描述】近几年工作中,各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通过研学旅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研学旅行活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渠道相对较窄,这与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预期目的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生源的锐减,农村不少村小撤并,许多村小成为闲置资产。为此,能否整合农村村小闲置资产,就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使劳动教育、研学旅行与村小闲置资产有机结合,成为我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于可行性的研究与探讨
为确保做好整合农村村小闲置资产,促进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研学旅行校外教育活动有机契合,着力推动学生发展,在工作中,我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
一是深入研究“研学旅行”内涵。研学旅行具有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公益性原则。要求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同时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研究中发现:现阶段出现的相当数量的农村闲置村小,其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设施及劳动实践基地等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利用。而这些闲置村小各类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恰好为有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和劳动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组织学生利用农村村小闲置资产开展劳动教育,这无疑既契合了研学旅行活动要求,又契合了推进“五育并举”的时代要求。
二是深入研究“闲置资产”利用。劳动教育就是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在工作中我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论证工作。研究中发现:已经闲置的农村村小能为有效开展研学旅行和发展劳动教育提供有力的硬件条件。一是创建研学实践基地。根据研学主题对教室、操场等进行适应性改造,可以将闲置校舍改造为实验室、手工作坊、艺术创作室等功能区域,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空间。二是开展农耕体验活动。可以利用闲置劳动基地,让学生亲身参与农作物种植、家禽饲养等过程,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三是设置生态科普区。充分利用校园内闲置的花园种植花卉等植物,通过观察动植物生长、了解生态系统运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制定措施,以点带面,全域推进
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制定了《平昌县元得学区关于丰富研学旅行内涵,利用村小闲置资产发展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平昌县元得学区关于丰富研学旅行内涵,利用村小闲置资产发展劳动教育考核办法》等管理细则。
同时,为保障工作实效,2023年9月,元得学区选择了位于三县区交界、劳动教育开展基础相对较好、地处巴灵台国家4A级景区的平昌县灵山小学开展试点工作。经该校精心筹备,确定了离中心校较近的草坝村小作为实验基地,并制定了“一班一方案,两周一研学”的工作方案,组织学生定期徒步到草坝村小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一是开发蔬菜种植园。以班为单位,在草坝村小原劳动基地选择一块土地作为蔬菜种植园,根据季节特点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定期田间管理,让学生参加各种作物种植的体验活动,成熟后邀请附近农户共同采摘享用,并将部分产品捐赠给社区居民或福利机构。
二是创建养殖基地。以班为单位,选择草坝村小一间教室作为养殖基地,考虑到安全性和易管理性,选择了兔子作为主要养殖对象,利用废旧材料自制兔笼,确保通风良好且便于清洁维护,定期喂食新鲜草料和专用饲料,进行养殖体验活动。
为确保种、养殖体验活动的可行性和持续性,各班在草坝村小就近聘请有丰富种、养殖经验的农民作为基地守护员和校外辅导员。学生在研学旅行中,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和校外辅导员的细致讲解和示范,逐渐掌握了玉米、蔬菜、花卉及小白兔、生猪等诸多方面的种、养殖知识。同时,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品尝到了劳动的快乐,提高了“劳动创造美”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学生良好品格,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该校的示范引领,带动了学区所有学校的发展。学区各校结合试点学校的经验,利用闲置村小资产,创新研学旅行举措,大力发展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循序渐进,不断发展,成效显著
研学旅行,是实现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利用农村闲置村小资产,丰富研学旅行内涵,着力开展劳动教育,更是为进一步实现综合实践育人提供了一个路径和方法。在元得学区教育督导站的主导下,各校高度认识到利用闲置农村村小,推进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有机契合的重要意义。
利用闲置村小资源,推进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的有机结合,为研学旅行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丰富的课程内容,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既节省了旅行的资金,又增加了研学频次,为广大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提高劳动技能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这一根本要求。
2023年12月,巴中市教育督学在学区巡视督察工作时,就元得学区利用闲置村小,推进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有机结合,大力开展劳动教育这一举措,予以肯定,并指出:新时代的教育,唯有立足学生发展,创新工作措施,求真务实,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案例反思】责任督学的督导工作是“督”与“导”的结合,“督”是方向,“导”是目的;“督”是发现问题,“导”是制定策略,帮助解决问题。在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做好责任督学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是要在“学”上下功夫。作为一名责任督学,首先要把学习当成常态。要学深悟透各项教育政策,深入了解最前沿的信息资讯,全面把握教育动态和新的发展变化;要深入研究和学习教育督导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思想要新,站位要高,方法要活,唯有如此,才能立足整体,把督导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在“督”上做文章。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是国家教育治理和教育督导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对督学责任区建设的深化和完善。作为一名责任督学,要善督善为,我们心中要有教育,眼中要有学校,行中要有学生;要善于在“督”中发现问题并探索出问题的本质。
三是要在“导”上出实招。“导”是疏通,是根本和目标。作为一名责任督学,要善于着眼全局发展,紧盯制约发展的瓶颈和各种因素,着力抓住问题的根本,切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当好学校发展的参谋和推手,助力学校发展,“导”出成效,“导”出发展。
“盘活闲置村小资产,丰富研学旅行、劳动教育内涵,赋能学生发展”,是当前农村小学面对教育新形势下我的一种思考和探索。总之,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推进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将切实担负督学职责,勤耕不辍,持之以恒,孜孜以求!(平昌县人民政府督学 谢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