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基本路径
——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开栏语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鲜明指出,坚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集成一切可以集成的能力,攥指成拳攻坚突破。“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已成为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整合各方资源,集成一切能力,共同书写了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动人篇章。今日起,本报开设“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专栏,充分展示各地各部门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推进“一市四区三地”建设的生动实践,让这股汇聚着全市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磅礴力量,成为推动巴中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巴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云良
冬日暖阳,是享受丰收的季节,也是回首来时路的时候。
这一年,我们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集成一切可以集成的能力,从“小切口”破题、向纵深处发力,攥指成拳攻坚突破,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擘画的发展蓝图正徐徐铺展——
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前11个月,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30.06%,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居全省市州第5位……
成绩喜人,但过程极具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强化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科学配置各方面资源”“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努力构建体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将整合资源、集成能力作为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基本路径,其主要载体就是“四区”建设,具体到产业发展关键就是以融圈建链为抓手,持续集聚资源要素、优化产业生态、提升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巴中产业高质量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思路一变天地宽。“整合资源集成能力”的系统论,成为巴中振兴发展的基本路径、关键绝招和重要支撑。这样的共识如黄金一般珍贵,指引着巴中勇毅前行。
一
洞察时与势,辨析危与机。
2026年GDP突破1000亿元、2027年工业化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及欠发达县域“摘帽”的目标任务,让巴中等不得,也慢不得,必须找到弯道超车的发展路径。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拼的是资源、靠的是整合,谁能整合更多优质资源,集成更多发展动力,谁就是赢家。无数的事实证明,分散用力、四面出击不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也不行。
以欣赏的眼光看巴中。革命基因传承,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各类文化交相辉映,生态产品、环境容量潜力巨大,这么多资源“养在深闺”。
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把“胡椒面”集成“调料包”,既破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局,又解决“捧着金碗讨饭吃”的尴尬,达到1+1>2的效果?
创新守正、转变思路,考验的是一个地方决策层的魄力与智慧。
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出发点是“整合”与“集成”,落脚点是“资源”和“能力”。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巴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集成一切可以集成的能力,攥指成拳攻坚突破。
从对巴中发展方位、方向、方法作出务实理性的判断,到审时度势布局“一市四区三地”重大发展战略,再到谋划部署“主导产业融圈建链、城市运营治理优化、市民幸福生活提质”攻坚年,无一不是把整合资源集成能力的发展构想铺展开来的具体实践。
这样的发展构想,这样的发展路径,让巴中振兴效果初显,潜力无限。
二
整合资源集成能力的发展构想自诞生那天起,铿锵有力的落实如激昂的乐章,一直在巴中大地上奏响,演绎着奋进的旋律。
刚刚结束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巴中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是最大发展机遇”。(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