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16日 今日4版
  • 返回首版 | 返回巴中网
  • 中共巴中市委机关报
      A1  要闻 【返回】
    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巴中融媒记者 张维

      一杯老鹰茶、一根自拍杆,又一个冬日暖阳,古镇恩阳河畔,几名“数字游民”开启新一天的工作模式。从“看风景”到“卖风景”,这座沉寂千年的古镇正以新玩法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流量并频频“出圈”。

      坐拥“绿水青山”这座资源宝库,围绕持续放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我市正整合绿色资源集成发展能力,积极解锁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新模式,探路“两山”转化新路径,加速绿色“出圈”到生态“破圈”。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今,辨识度越来越高的秀美之城,以绿色筑底,山水成趣、人在画中、业在景中,用绿水青山孕育新发展动能。

      是山水

      入冬以来,在恩阳河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迎来了赤麻鸭、绿头鸭等成群结队的候鸟。赤麻鸭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生存环境有较高要求,它们选择在此越冬,是我市水环境持续向好的重要信号。

      “最巴中”“是山水”——在巴中,最让人留恋的是山和水。经过综合治理、保护与修复,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中华鳖、赤麻鸭等对水环境要求较高的物种频频现身,恩阳河成功入选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摊开2024年巴中生态成绩单,优良天数率95.6%,综合指数全省第四,环境空气质量连续8年达到国家达标城市标准,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亮眼数据背后是巴中“天生丽质”的真实写照。有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响亮名片,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巴中如何将生态与发展结合,奔赴振兴路?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明确指出,巴中正处于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追赶跨越期”,持续放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促进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GDP(地区生产总值)协同增长,则是其实现“跨越”的重要路径。

      从怎么看到具体干。从实现基础、转化路径、关键支撑到推进机制体系建设的“四梁八柱”迅速构建,生态资源经营管理、水权交易试点、建立生态资源资产服务平台等“十大攻坚行动”谋划实施。

      一场以绿色生态为背景的改革创新之旅在巴中大地又一次吹响号角。

      资源摸底、确权登记全域铺开。围绕各类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等基本情况及权属状况,重点区域7个自然保护地、141个水库、73条河流、181片森林、35个矿产资源全覆盖登记,摸清这些“家底”,为显化资源价值、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奠定基础。

      生态价值核算标准体系全面建立。依托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技术支撑,在省内率先建立以一项标准(核算规范)、一套报表(统计报表制度)、一份报告(核算报告)、一个平台(核算系统)为框架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体系,并初步完成2022年度GEP核算。(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