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错别字的温情故事
——读丹尼尔·凯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马斌
有一本书,一开篇便出现了许多的错别字,你可能会感到疑惑,想着为什么不能校对后再出版呢?答案是不能校对,错别字正是本书的特色之一,这本书便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本书以“查理”的视角展开论述,与其他许多书籍不同的是,此书摒弃了以往大纲性质的章节标题,而是按照十七篇进步报告的顺序来进行命名的。主人公查理现年三十二岁,是一个渴望变聪明点的小伙子,他在一家面包店里工作,有空时他会一周三次参加成人低能中心的课程。
一位医生要求查理不停地写报告,并对其进行许多测试以评估是否改造查理。由于智商仅为68,查理的报告里充满了错别字,比如名为“近步抱告—1”中提到:“斯特劳斯医生说从现在起我因该写下我想到和记得以及发生在我生上的每件是情”。查理想变聪明的背后是他渴望拥有很多喜欢他的朋友。
进行测试期间,查理与一只已做完手术的名叫“阿尔吉侬”的白老鼠进行了多轮迷宫比赛,这只老鼠总能迅速地穿越复杂的迷宫,最终赢得比赛。随后查理接受了手术改造,不知不觉中,他写的报告的标题已经完成了从“近步抱告”到“进步报告”的转变,标点符号与语句也能正确使用了,同时报告里不再出现错别字,甚至他在迷宫比赛中赢了“阿尔吉侬”不止一次。
然而,查理开始意识到面包店的同事都是他的朋友的这一假象。当他变聪明后,才发觉其实他们总是在嘲笑他,时常拿他寻开心,他讨厌以前蠢笨的自己。他去见了曾抛弃自己的父母和妹妹,不过母亲已然痴呆,查理的父亲压根儿没认出来他,所幸妹妹认出了他,他们之间解除了一些童年的误会。
有一天,“阿尔吉侬”开始变得狂躁不安,后来再也不能轻松穿过迷宫,直到有一天它死了。小说结尾,聪明的查理目睹了“阿尔吉侬”的结局,为它献上一束花的同时,他坚持努力学习,想扭转这命运的安排。可一切徒劳无功,最终他再次变回了那个笨蛋查理,选择去往特殊机构——沃伦之家度过余生。
这本小说正如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那样,会经历童年、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各个阶段。童年时期,人们刚开始学习,错别字不断,然而却开心快乐。青年时,怀有一腔热血,对未来充满希望。人到中年,大家已然懂得许多社会道理和人情世故,可是却不如从前那般开心。到了老年,身体的机能退化,思考能力不复从前,做什么事情都会感到费力,正如智力严重衰退回来的查理一般束手无策。
作者丹尼尔·凯斯曾修读过心理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书,它也描绘出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心路历程。变聪明后的查理,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就走向下坡路,智力从巅峰跌入谷底,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经历相仿,他们从轻度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到记忆障碍的加重:对过去的一些事情开始变得模糊,甚至需要别人协助完成自己穿衣的日常动作。最终,到达严重程度时,他们会完全遗忘身边的人与过去的事情,卧床不起,一旦没有人愿意照顾,他们的生命便走向了终结。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书籍,一开始阅读时,对其中频繁出现的错别字满是疑惑。随着剧情的推进,查理从笨,到变聪明,错别字消失了,再到变笨,错别字再次出现,不禁让人唏嘘与泪目。他的一生犹如乘电梯般,上升的时候经过一群人,下降时又经过另一群人。本书以错别字开始,又以错别字结束,背后藏着细腻而深沉的温情。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不仅映照出查理心智起伏的波澜壮阔,也深刻反映了人性中那份对理解与接纳不变的渴望。错别字的存在,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瑕疵,它们仿佛成了查理心灵状态的晴雨表,记录着每一次智慧之光的乍现与消逝,每一次对世界认知的深化与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