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许蓉
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2024年12月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委员会一致同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委员会高度赞赏中方精心编制的申报材料和视频,认为该遗产项目对可持续生计作出的贡献得到充分展示,人与自然的联系得以充分彰显。
时至今日,会议现场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随着会议主席敲槌,会场响起热烈掌声,大屏幕旋即播放视频,春联、舞龙、中国结等节日元素悉数登场,配上年味十足的春节序曲,现场气氛喜庆热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表示:“该遗产项目申遗成功充分体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再次强调了世界对这一节日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认同。”
100多个国家的参会代表排起长队,向中国代表团道贺。一些代表用流利的中文对代表团说“春节快乐”“过年好”,热情讲述在本国观看春节巡游、参加“欢乐春节”活动的美好记忆。中国代表团现场发放装有年画、福卡的“红包”和写有春节祝福的宣纸信笺,在分享申遗成功喜悦的同时,传播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传统节日,寄托着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春节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下大同、家和万事兴等理念,既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也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春节”申遗成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成果,在激发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近年来,春节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目前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2023年,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将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2009年以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每年都在海外举办“欢乐春节”活动,把祥和的节日氛围、新年的祈福祝愿带往世界各地。“欢乐春节”每年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逾千场活动,涵盖演出、展览、春节庙会、广场巡游、非遗展示、美食品鉴、点亮地标建筑等多种形式,吸引超亿人次参与。不同国籍、肤色、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舞龙舞狮、画年画、逛庙会等活动,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