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19日 今日4版
  • 返回首版 | 返回巴中网
  • 中共巴中市委机关报
      A1  要闻 【返回】
    刘嘉麒:好学好问好思考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
    • 1
      编前语:科学与青春相遇,智慧与好奇碰撞,刚刚在巴中举行的首届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拉开了一场跨越代际的对话。大会以“一年一大会、一月一院士、一周一专家”的长期规划,打造“不落幕的科普之城”。在这里,科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可听、可感、可互动的鲜活存在。本报今起推出“院士面对面”专题访谈,聆听科学家们的谆谆教诲,记录他们如何以智慧之光点亮年轻一代的“星辰大海”之梦。同时,聚焦科学家们对巴中发展的真知灼见,展现他们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技创新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敬请关注。

      巴中融媒记者 严波

      院士名片

      刘嘉麒,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在火山学、第四纪地质环境学和玄武岩纤维材料等方面做了大量系统性创新工作,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国火山学研究方面唯一的院士。

      问:您对这次大会主题“镜头记录知识传承,光影传播科技力量”有什么理解?您觉得这次大会有什么特色和亮点呢?

      刘嘉麒:这是科技传播、科学普及的一种新形式。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科技传播、科学普及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所以用光也好、用电也好、用影子也好,都是科学普及形式上的创新,这样更能提高科学传播的效果和能够更好地吸引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人。

      这次大会在全国来讲是第一次科普视听大会,本身也是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方式在科学普及和科技传播等方面的创新。其次,科学传播对巴中意义重大。巴中历史悠久,曾经交通不是很方便,对外交流也有一定的难度。就是这样一个城市,现在能把科学传播的事情看得如此重要,这对地区本身来讲是很有意义的,对全国也有很大意义,我觉得很了不起。而且大会开得非常好,利用的这些条件和形式都特别好,我认为这对地方对全国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