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19日 今日4版
  • 返回首版 | 返回巴中网
  • 中共巴中市委机关报
      A1  要闻 【返回】
    回风亭:风回气聚衍生息
    巴中融媒记者 姜春

      巴中古郡,群山环峙,河水潆洄。城西三里,有亭翼然,名曰“回风”。高踞丘阜,俯瞰巴河,烟霞吞吐,四时景异……历经百年,回风亭不改风韵。

      历史的回响:岁月的见证者

      回风亭始建于1926年,竣工于1928年,位于巴州区城西唐巴、巴广公路的交会处。

      亭子结构精巧,雕梁画栋,檐角微微翘起,仿佛在向天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亭柱的漆色已经斑驳,却依然能看出昔日的精致。

      仰面望去,亭子坐东向西,筒框式八边形,立面仿欧式建筑,通高29米,占地面积525平方米,采用砖、石、木混合结构,于木楼梁、楼板加铺三合土。

      亭体内室中空,可供游人小憩,各层外廊均设栏杆。内墙各面嵌入各种雕花窗户,外廊置有木质楼梯,盘旋而上高至第五层。亭体部分砖尚可见“回风亭”字样。

      亭顶为八角攒尖顶,屋面盖黏土筒瓦,各屋脊设花砖脊,阁顶正中用碎瓷镶嵌宝瓶,宝瓶上装有金属“卐”字形避雷针。

      依山傍水、迎风矗立,与东面凌云塔遥相呼应的回风亭为巴城增添异彩,是巴中唯一保存完好、集中西建筑文化艺术于一体的近代代表性建筑。

      回风亭静静地伫立在绿荫之间,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与变迁。

      细数时间脉络,虽然具体的修建者已无从考证,但回风亭的存在无疑与巴中的文化脉络紧密相连。据考证,回风亭的修建,实为纪念巴中人董修武。

      1905年,董修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奉孙中山之命,他从日本回国主持中国同盟会四川支部工作,1912年8月又任国民党驻川负责人。1915年,袁世凯下令逮捕董修武并在狱中将其杀害。

      先生喋血,肃然起敬。董修武牺牲时年仅36岁,是中国近代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已入祀成都忠烈祠。

      二月春风微寒,从亭中穿过,带着一丝凉意,也带着几分历史的厚重。久违的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亭上,光影交错间,仿若可见身着布袍、面容刚毅的不朽英魂。(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