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存活 平昌272株野生桢楠安“新家”
图:检察官察看树木生长情况。
巴中融媒记者 向东升 文/图
植物名片
野生桢楠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花期为5-6月,果期为11-12月
◆喜气候温暖湿润地带
◆适宜生长环境年平均气温17℃
“简直不可思议!没想到这次移栽的135株大株型野生桢楠全都活过来了。”3月10日,巴中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平昌县检察院再次走进平昌县望京镇望京村开展回头看工作时,看到田坝里高大青翠的野生桢楠感到甚是欣慰。
野生桢楠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对生长环境的气候、土壤、光照等都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如遇移栽,稍微某个细节没有做到位,都可能导致死亡。据介绍,此次移栽的135株野生桢楠是为江家口水库项目“让路”。截至目前,从水库淹没区移栽的272株野生桢楠已全部存活,正经历为期10年的养护监测。
人们口中“小气”的桢楠,是如何实现全员移栽存活的?近日,本报记者深入现场探究。
选址 272株野生桢楠找到“新家”
江家口水库系国家172项重大水利项目,位于渠江流域上游。水库建成后,水域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将淹没部分林地。
“此次移栽的272株野生桢楠正生长在水库淹没区内,政府对移栽工作非常用心。”江家口水库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石静全程参与了此次野生桢楠移栽工作,她说,“如果不及时移栽,一旦水库蓄水,野生桢楠将面临全部毁灭。”
原本以为将其移栽出淹没区即可,却不想野生桢楠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为了寻找适合野生桢楠生长的“新家”,平昌县邀请省林科院专家前来实地调查。经过专家反复实地考察论证,发现仅望京镇望京村田坝及灵山镇凉亭村学堂沟两处的土壤、光照等条件适合桢楠生长。为降低途中损耗,专家组一致决定将135株胸径达12公分的野生桢楠就近移栽至望京村田坝,将137株胸径未达到12公分的小树远迁至凉亭村学堂沟。
“搬家” 历时三月 最大土球直径达3米
走进望京村移栽区,大碗口粗的野生桢楠笔直挺拔,一场春雨后,部分树枝正吐绿纳新。在每一株树木周围,当初移栽时挖下的树坑轮廓依然清晰可见,直径超3米。
“这片区域移栽的都是大树,当时一辆大货车只能拉一棵树,前后花费了三个月才完成这批野生桢楠的移栽工作。”石静介绍,一般栽树都是动用小车和锄头之类的工具,而这次桢楠移栽均动用了挖掘机和挂车。
为保证树木存活率,根据专家“多留土、深挖坑”的建议,此次移栽的135株大株型桢楠土球直径达3米。同时,在运输途中为树干裹上了一层厚厚的保护膜,精心保护每一棵树。整个移栽工作从去年1月开始,直到4月才结束,前后花费了三个多月时间。
养护 专人管护 设立10年养护监测期
沿田坎径直前行,负责照管这片野生桢楠的管护员杨仕勇正在清除树干周围的杂草。作为政府聘请的专业管护员,他负责这片野生桢楠为期10年的养护监测工作。
石静介绍,此次野生桢楠并非简单移栽就完事,为确保存活率,政府专门设立了一年至五年的成活监测期和五年至十年的养护监测期。在监测期内,安排专人进行照管,并对移栽的每一棵树进行编号登记。一旦发现树木死亡的情况,将根据约定进行处理。
“目前,两个移栽区都有专人管护。在管护过程中,我们一旦发现病虫害或枯死现象,将第一时间报告上级,采取相应措施。”杨仕勇说,截至目前,未发现病虫害或树木枯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