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7日 今日4版
  • 返回首版 | 返回巴中网
  • 中共巴中市委机关报
      A1  要闻 【返回】
    南江断渠
    记录亿年足迹的“时光隧道”
    • 1
    图:断渠外景。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永龙

     从巍峨米仓山,到汤汤巴河水,山与河,勾连出历史文化悠久的巴山大地,也蕴藏着跨度达万年的人类文化谱系的演化痕迹。

      数千年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先民,就地取材,挥锤抡錾,将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制作成了生产生活工具。

      在米仓山南麓南江县的米仓古道上,就有一颗古老而璀璨的明珠——断渠,这里有着天地的鬼斧神工、远古先民的光影、历史中的矛戈刀枪……是大自然馈赠的一座考察古人类历史及地质地貌的天然博物馆。

      亿万年来,这里既是原始人茹毛饮血穴居野外的洞穴和磨石制工具的作坊遗址,又是红军伤病员的休息疗养地,更是历代南江人民用来躲避匪患、防御侵扰、藏身隐居的避风港。

      小小一条壑谷,讲述着脚下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故事。

      一个历经亿年的地质样本

      断渠,位于南江县城东两公里处龙来山。

      断渠非渠,渠中无水。

      有关资料说,断渠乃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晚期的四川造山运动时,由于向心力不平衡而形成的裂变地貌。

      通过科学考证,1亿多年前,由于南江河流改道,冲刷龙来山山尾,造成大量的泥土流失,加之地震,将龙来山南端的石英砂岩山体裂成三横一纵壑谷。

      它分为前、中、后三横渠加一纵渠,纵横绵延,长余十里。渠的最宽处有十来米,最窄处只有一两米。

      三渠纵横交错,怪石传迭,渠内岩洞密布,鸟道迂回,森林郁郁葱葱。入了断渠,便如同入了另一方世界,一切都少了几分人工雕琢,多了几分粗犷与天然。

      穿过一面缓缓的山坡,缓步登完石梯便进入断渠的前渠,一下子你从地上便被滑到了地下,心有一紧、身有一缩之感。迷宫一样的石渠进入眼前,如入诸葛亮所设“八阵图”,渠内回环的石径导引你,左冲右突,忽上忽下,在石渠里穿行,翘首四望,巨石形态各异,置身其中,你感到它不是石,而是座座奇特的山峰。

      观断渠,最为惊叹的是其风格迥异神工鬼斧的石头世界,其石有状若房屋、天桥、船只的,有似人、似马、似猴的,有如龙、如虎、如鹰的,或尖如剑指锋立,或圆润如卵似玉。危石高悬,摇摇欲坠,但从远古至今,却又风雨雷电撼它不动,层层垒叠,仿佛经人细心经营,精心打造。

      钟灵毓秀的断渠也成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地质样本。中科院古人类学研究所专家认为,“大巴山是长江与黄河流域的交汇处,断流河道化石对中国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下转3版)